吕氏贵宾会即便不做运动,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,也能让心情和状态更好。这是最近在社交平台爆火的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。
今天的《共和国故事》,我们从“公园20分钟”出发,来看中国人的公园变迁。
公园也有变迁?当然!现在的年轻朋友可能觉得逛公园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,然而你也许不知道,大多数地区都直到新中国成立,才拥有第一座开放的公园,它们很多都有着相同的名字人民公园。
这是天津的人民公园,1951年7月1日正式开园,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第一个新建的公园,由原本的李家私家园林荣园改造而成。
原本的私家园林开放给了普通老百姓,是那个年代许多城市居民特殊的记忆。翻开70多年前人民公园里的老照片,几乎没有什么娱乐设施,但是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,能划划船、爬爬假山,已经是鲜有的体验了。
五十年代出生的杨威老人向记者回忆起当年的趣事,印象最深的竟然是翻墙。那时候的公园还要门票,许多孩子会翻墙“溜”进公园,为了省下几分钱。他们在公园里的每个角落都“探索”上无数次,不知疲倦地在这里玩耍。
划船,是许多公园的标配。和现在的电动船、脚踏船不同,那时候都要自己划桨,这可难倒了许多没见过的老百姓。浪漫的约会选择划船,结果划了一个小时,船没动。
说起公园里的回忆,年过七旬的杨威侃侃而谈了两个小时,他说人民公园就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公园,自己甚至去年还爬了爬假山,就想找找童年的回忆和无忧无虑的那种快乐。
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。到了改革开放时期,老百姓经济条件好了一些,但是业余生活还是寥寥无几,甚至每周还是单休,能到公园玩,成了当时最有仪式感的事情之一。
全家出动的结果,就是“丢孩子”成了公园里的一景。每天高音喇叭里都放着寻人启事:“丢小孩的家长,丢小孩的家长,您赶紧过来到我们办公室,认领一下,认领一下。”
记者找到了当时的广播员党姑阿姨,提起当时的情形,她还忍俊不禁。她说,有的时候小孩子自己找到广播室,也说不清楚自己的名字和情况,只能靠他们自己边猜边描述。“绿色毛衣、白色裤子、大概五六岁”,然后就有一堆家长都来认领。
为了让老百姓有更丰富的娱乐,公园里开始办各种各样的活动。从观赏游玩的迎春花会、郁金花展,到可以边逛边买的服装展、家具展,甚至最后发展成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,在公园里都能买得到。
党姑告诉记者,“我们还会管售后服务,老百姓喜欢公园,也信任公园,商家觉得这里人多,也愿意来。那时候的公园,不单单是休闲,还承担了各种各样的角色。人民公园,就是服务于人民。”
如今,城市公园早已不是新鲜事,而公园城市的概念开始慢慢出现。推窗见绿、移步见景、处处花香,公园的理念融入到了整个城市的建设当中,人们生活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大花园。
已经80多岁的殷栋梁老人,从2013年开始拍摄起天津的公园,原本以为也就有二三十个,走几个月就拍完了,没想到,一拍就是九年。他告诉记者,光是天津现在就有400多个公园吕氏贵宾会,不仅数量多,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。
就这样,老人家迷上了公园,自己每拍摄一个,就给公园写一副对联,配上图,最后甚至出版了一本《天津百园册》。
每个公园殷老先生都如数家珍:“思源公园,意思是吃水不忘打井人;南翠屏公园,是他们用废渣土堆积而成的。”
在全国各地采访,每个人都有自己属于公园的独特回忆,而相同的是那些温暖和美好。提起现在的公园,大家都会说:“环境越来越好、基础的服务设施越来越多”。“虽然是在城市,但是有一种桃花源的感觉”。“走五分钟是一个小公园,十分钟是一个大公园。原来一些在北方城市不常见的花呀,树呀,现在随处可见,感觉我们城市现在就像一个大花园一样。”
1949年,我国城市中,每人能够享有的公园绿地面积不足一平方米,到了2023年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长,部分城市甚至增长近百倍。
75年来,我国已新建成公园超2.8万个,其中一半以上都是2012年以来新建的。城市角落被改造成了4万多个“口袋公园”,全国还有长达37.1万公里的健身步道穿梭在绿色间。
大数据带我们洞察了北方城市从植被稀少到绿意盎然的转变。1949年,仅有不到10座开放公园的北京,今天变成了“千园之城”。处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上的延安,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不足10%提高到53.07%,实现了从黄土漫天到绿水青山的历史性转变吕氏贵宾会。
1949年,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为2.9%,而今天吕氏贵宾会,这个数值已提升至43.32%。城市成为大公园,绿色变得触手可及,人们享受着家门口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记者|王世玉 杨煜 杨潇 高珧 王露莹 李大杰 杨光 丁然 陈凯 河南台 四川台 黑龙江台 江苏台 保定台
编辑|张昊 张雨棣 孙茜 周玉瑾 侯宇 孙文啸 孙金满 陈紫行 王凤军 季捷 高俭 王晓雯
制作|周沁林 张志 徐鹏翔 赵柠 李筱璇 官真 吴菲菲 吕祥林 谭景铭 王珊珊 颖 王卓凡